欢迎光临 华夏文化网
该网站图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 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交流 >
南音《千叮万嘱》表演单位:中国石狮市南音艺术家协会 ▏菲律宾世界南音联谊会第三届大会唱
  • 作者:施荣焕(菲律宾国风郎君社)
  • 本文分类:文化交流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4087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1-05-27 15:46:04
  • 本文链接:http://www.hxwhyscbs.com/a/382.html
  • 详情


    世界南音联谊会第三届大会唱暨菲律宾国风郎君社第八十二连八十三届职员就职典礼——参演曲目:南音《千叮万嘱》表演单位:中国石狮市南音艺术家协会








    [nán yīn]南音 ──中国的古老乐种

     

    南音又称弦管或五音,被誉为中原古乐活化石御前清曲。中原古乐的传入,同晋人南迁有关。梁陈时代,中原人为避战乱纷纷南迁晋江流域。五代时期,开闽王王审知等继续带来辉煌的中原文明,丰富南音的内容。研究表明,南音在律学等方面保留着汉代以前中原汉族音乐传统。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三大类组成,广泛流传于中国泉州、厦门一带闽南语系地区,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东南亚华侨集居地。这一古老优美的大乐种,荟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了元曲、弋阳腔和昆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恋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痴如醉的心田。由于南曲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情韵深沉、雅俗共赏、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


    南音相传起源于魏晋、唐五代时期传入闽南。关于它产生的确切年代,学者、专家正在作进一步的探研考证,南音古乐历史悠久,因此在闽南流传着不少关于南曲的民间故事和掌故。如《御前清典》的传说,叙述清康熙年间,五位南音妙手应命晋京,演奏幽雅曼丽的南曲于御苑,康熙闻之大悦,赐封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赠曲柄黄凉伞和金丝宫灯。志趣高洁的南音艺人不愿做官、辞谢爵禄返归故里。从此南曲誉满四方,人们欣赏之余,仿佛从中能够品尝出一种冰清玉洁的情操,心灵也受到一番陶冶。


    在南音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南音工作者倾注心血作出贡献,使南音艺术的发掘整理、表演水平和理论研究获得新的可喜成果。1985年,中国泉州南音代表团赴京参加华夏之声音乐会,蜚声乐坛,获得很高评价,被誉为圭璋古乐、典雅之音华夏正声、国中之宝。近几年来,中国福建南音代表团曾多次前往菲律宾、日本、中国香港演出,受到海外侨胞、中国港台同胞和外国友人的热烈欢迎,侨胞高兴地说:乡音把海内外同胞的心联系在一起,听到亲人演唱,好似回到可爱的家乡,沉醉在祖国的怀抱里。一曲乡音牵动万缕乡思、挚爱故土之情油然而生,出现了曲终人不散、相看泪如珠的感人场面,真是一阕新声传海宇、何人不起故乡情?”……


    200652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101日,中国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责任编辑:菲律宾国风郎君社 施荣焕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