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
南音,作为中国四大古乐之一,无疑是闽南文化的灵魂支柱,它穿越千年时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沉淀与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瑰宝,不容任何形式的亵渎与歪曲。中国文旅部将南音明确归类为传统音乐,这一定性是基于对南音音乐本体深入研究与精准把握后作出的权威论断,精准地反映了南音的艺术本质。
然而,中国文联却将南音归为曲艺,这一错位的划分令人匪夷所思。两种定位的巨大差异,犹如一道突兀的裂痕,不仅让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深感困惑,更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埋下了混乱的隐患,甚至沦为文化界的笑柄。
在南音传承与发展的现实环境中,存在着一批身兼多职、既参与曲艺活动又涉足南音领域的从业者。这种身份的交织,难免引发质疑:在如此模糊的定位下,他们又如何能够精准地把握南音的独特脉络,真正承担起传承和发展南音的重任?更令人痛心的是,个别所谓的“专家”“学者”,为了博取关注,竟然无视南音的艺术本质,强行将其纳入曲艺范畴,这种短视且不专业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南音传承的纯粹性,更是对这份古老文化遗产的公然轻慢。
中国文联与文旅部在南音定位上的分歧,促使我们深刻反思:这是否与二十大精神中强调的文化精准传承与科学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文化传承是一场庄重的接力,任何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文化脉络的断层。我们迫切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迅速聚焦这一问题,以严谨的态度重新审视、纠正定位偏差,让南音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珍视与传承,让这千年雅乐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南音作为民族文化瑰宝,其定位争议亟待解决。在过往的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这一定位的混乱,南音在国际舞台的展示都遭遇了不少尴尬。当向世界介绍南音时,因国内对其定位的莫衷一是,导致在宣传资料与文化解读上自相矛盾,使得外国友人对南音的理解充满偏差,无法真正领略到南音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严重影响了南音走向世界的步伐。
南音的传承不仅关乎音乐技艺的延续,更与闽南地区的民俗、语言、历史紧密相连。在闽南的传统节日、祭祀庆典中,南音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与信仰。然而,错误的定位让许多基于南音的民俗活动在文化阐释上陷入困境,年轻一代对南音的认同感也随之降低。
从教育层面来看,学校在开展南音文化教育时,也因定位模糊而难以制定统一、科学的教学大纲。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南音时,面对不同的定位标准,不知该从音乐学还是曲艺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人才培养也受到极大阻碍。
为了纠正这一偏差,我们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文化研究机构应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对南音历史、音乐结构、表演形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一份权威、统一的南音文化研究报告,为其准确定位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以这份报告为依据,重新审视并统一南音的定位。在宣传推广上,也应统一口径,让大众和世界都能清晰、准确地认识南音。
南音传承之路任重道远,只有解决了定位争议,我们才能真正为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扫除障碍,让这千年雅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文化桥梁,让每一个聆听南音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南音的传承困境,本质是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延续的危机。南音,这一千年古乐,承载的远不止是音符与旋律,它是闽南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片段。从历史的长河溯源而上,南音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与闽南地区的商贸往来、人口迁徙、民俗演变紧密交织。它是闽南先民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风浪中,为慰藉心灵、凝聚乡情而创造的文化结晶,见证了无数次的兴衰荣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文化史诗。
然而,当下中国文联与文旅部在南音定位上的分歧,犹如一场文化“地震”,震碎了南音传承的稳定基石。在文化自信成为民族复兴重要支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定位混乱,不仅削弱了南音作为文化瑰宝的独特价值,更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造成了潜在冲击。一个连自身文化身份都界定模糊的艺术形式,又怎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挺起脊梁,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南音的定位争议反映出当前文化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文化决策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专业论证,使得南音在传承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陷入迷茫。这种混乱不仅影响了南音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更使得民间南音社团、艺人在传承过程中无所适从,大量珍贵的南音技艺和文化记忆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拯救南音,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对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南音文化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统一的南音发展战略。同时,加大对南音传承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南音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演出推广等方面。在教育领域,将南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一套完整的南音教育课程体系,让南音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南音的传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保卫战,是我们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庄严承诺。只有当我们彻底解决南音的定位争议,为其找到准确的文化坐标,才能让这千年雅乐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重焕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而不懈奋斗。
作者: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
2025年2月18日